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862章 杯酒释兵权(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所以,有学者指出,司马光怎么可能知道“杯酒释兵权”那场宴会的情形,还写得如此身临其境?年代久远而愈发详细,显然不可信。

三份史料在记载的内容上依次递进,情节也逐渐饱满,更像是民间小说、评书演义的创作过程。

理由之二:赵匡胤的态度

按照《谈录》的记载,赵匡胤在听了赵普的一次劝告后,就着手操办罢免石守信等人兵权的事;《笔录》则说赵匡胤是在赵普多次苦谏之下才不得已而为之;《涑水记闻》则说是赵普与赵匡胤的共同谋划。

三份史料中,赵匡胤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理由之三:将领去就不同

在三份史料中,对于石守信等人在交出兵权之后的身后事,也存在三种不同的说法。有的只说交出了兵权;有的说外放到地方做藩镇节度使;有的说挂闲职在家。

理由之四:对“杯酒释兵权”的解读不同

有的观点认为只是收缴了石守信等人的禁军兵权,而有的则认为“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大规模削藩的一个代表事件。

理由之五:权威正史没记载

这才是最令人感到震撼的,也是最匪夷所思的,妇孺皆知的“杯酒释兵权”在北宋史官编修的《太祖实录》、《三朝国史》中竟然没有记载,而元朝史官在编撰《宋史》的时候,就以《太祖实录》和《三朝国史》为重要参考,因此也没有记载此事。

换句话说,权威正史中根本没有“杯酒释兵权”的记录!

这也是杠精学者们最引以为傲的“铁证”,正史中没有记载,野史中又互相矛盾,所以这事儿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是人们捕风捉影的杜撰、演绎。

他们说的言之凿凿,但实在不可理喻。

尽信书不如无书。

史籍上白纸黑字有记载的,不一定是真的,比如各位帝王的《走近科学》系列栏目;没有记载的,也未必不存在,比如史书中没写帝王将相们上厕所,难道他们都是貔貅?

之前我们剖析过很多历史重大事件,其实它们都鲜有直接的正面描写,还不是我们综合分析各种间接史料,再加上合理推测从而得出一个较为令人信服的所谓真相嘛。

在正史中,赵普多次劝谏赵匡胤解除翊戴功臣们的兵权,赵匡胤一开始是不屑一顾的,后来才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再到最后的落地实施,期间大概是一年半的时间。

据记载,赵匡胤非常信任石守信等人,不相信他们有朝一日会谋反,因此对赵普的劝谏置若罔闻,直到有一次,赵普用“陈桥兵变”打动了他,赵普说我也知道石守信等人不会背叛陛下,但据我观察,他们几人都不是善于统御部下的人,万一哪一天他们的部下也把黄袍披在他们身上,到时候可就由不得他们了。赵匡胤听后默然,随后便有了“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在酒桌上说的话也跟赵普如出一辙。

另据《宋史·石守信传》记载,赵匡胤在收缴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后,想让德高望重的功勋老将——符彦卿,来接管禁军,镇场面。符彦卿前文已有多次介绍,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柴荣,目前小女儿“小符皇后”被尊为周太后,与柴宗训相依为命。

赵普又是数次苦谏,而赵匡胤又不肯听。让符彦卿掌握禁军兵权,已经进入正式流程,甚至诏书草稿已经交到了相关部门,只要签字盖章就可以对外公布、正式生效,就在这紧急关头,赵普冒着生命危险,越权将诏书拦下,揣在怀里,然后去见赵匡胤。

赵匡胤一看是他来了,立刻不耐烦地问道:“又是为了符彦卿的事儿吧?是的话就闭嘴,朕不听。”

赵普摇摇头,“非也,有别的事儿。”

赵匡胤这才收了怒容,君臣二人讨论了其他的事情。等讨论完了,该散会的时候,赵普从怀里掏出诏书,“还有一个事儿……”

赵匡胤叹口气,“我就知道你是为了这件事!你先告诉我,这诏书怎么会在你这里?”

赵普坦诚地回答:“我借口说上面有个别语句不当,把它骗了过来,”看得出来,赵普很有担当,因为私截诏书是死罪,即便劝谏不成,也不牵连中书省的同事,好汉做事好汉当,“我希望陛下再慎重考虑一下,以免后悔!”

“哎哟——”赵匡胤头都大了,“我说赵普,你为什么非要跟符彦卿过不去呢?我待符彦卿甚厚,彦卿岂会负我?”

“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

赵匡胤陷入沉默,随后就打消了让符彦卿接管禁军的计划。

这段记载有些匪夷所思,若论私人关系的亲密程度,石守信等人远甩符彦卿几条街,赵匡胤既然已经“杯酒释兵权”收缴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却又为何如此痴迷符彦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