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24章 罢寇准(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前文详叙过,从积极抗战到“澶渊之盟”的谈成,寇准居功至伟,朝野上下有目共睹。但是,古往今来,有功之臣往往招来不测之祸。

按理说,寇准对北宋王朝功重如山,赵恒对寇准宠信、敬重理所当然,但皇帝的垂青,引起了寇准政治对头的嫉恨。

这当然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也是寇准性格刚直之必然。

“澶渊之盟”第二年,朝中宰相有两人,毕士安和寇准,但毕士安基本卧床养病,寇准等于是独相。

寇准选拔人才不讲究门第,喜欢启用出身贫寒且有真才的人。同朝大臣很多都有意见。

有日,朝廷需要选拔官员,中书省下属打算按资历惯例将备选官的履历呈送赵恒,寇准却阻止道:“宰相的职责是选任贤良、摒弃庸才,如果按照资历晋升,一个属吏就可以完成,何必要宰相呢?”

寇准所说的道理没错,但是这话很不给下属面子!所以《宋史》说他“面诋同列,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也就是说,他当面指责同事,虽然有直言的风范,却缺少宽宏的度量。这是所有性格耿直之人的通病。

御史台是专门批评朝政得失的机构,每当御史台官员有缺额时,他就让平时具有批评精神的人去担任。这样一来,他就更成为朝中一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这些人以王钦若为首。

王钦若曾被寇准当面斥责“罪可斩首”,后又被寇准设计从赵恒身边支开,下调到天雄军节度使,生生担惊受怕了好一段时间,所以对寇准恨之入骨。

赵恒从澶州回开封不久,便念及王钦若的乖巧,将王钦若从天雄军调回朝廷中枢。王钦若虽如愿回来,但是此时,寇准圣眷正隆,功劳卓着,朝廷上下有目共睹。王钦若想与寇准手腕掰,还差点份量,便以退为进,多次上表赵恒,表示要退休归隐,赵恒舍不得他,拜他为刑部侍郎、资政殿学士。

寇准核定王钦若的朝班次序在翰林学士李宗谔之下。王钦若做过参知政事,现在却位列翰林学士之下,又不甘心,试探地向赵恒诉苦。赵恒当时未置可否。

一日临朝,赵恒突然问寇准,王钦若怎么位列翰林学士之下?

寇准随意答道:“按惯例便是如此!”

赵恒立即表态道:“王钦若曾位列两府,地位应有所区别,如今可加他资政殿大学士,位列翰林学士之上!”

大宋官员,资政殿学士前加一个“大”字,从王钦若开始实行。可见赵恒对王钦若的重视程度。不久,赵恒又提拔王钦若为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修国史。

至此,王钦若知道,自己在皇帝面前还是很有份量的。内心产生了扳倒寇准的强烈想法。

王钦若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一条毒计终于谋划完毕。

一日朝会,退朝之时,赵恒目送寇准出殿,眼中流露出恋恋不舍的神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