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南浔古镇:刘镛的故事(二)(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浙江旅行,到了hZ市,南浔古镇必游。

与一般的江南水乡古镇有所不同的是,南浔并不以景着称,而是因人驰名。

清代后期至民国初期,南浔古镇曾经出现过为数不少的巨富家族。今天的文章继续分享晚清时期的南浔名人:刘镛的故事。

刘镛又名刘冠军,是刘家的第一代富豪。

人如其名,他是南浔各大家族集团中名副其实的“冠军”。

刘镛少时在绸布庄打工为生,虽收入微薄,但头脑灵活。他非常善于学习,并且为人踏实本分,几年的学徒生涯下来,诚实可靠的性格轮廓初步成型。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在之前的游记中曾经写过的另一位南浔巨富,张家“鼻祖”张颂贤:

张颂贤有着和刘镛相近的年纪,都是出生于19世纪初叶。区别在于:张颂贤一生敢闯敢拼,在商界极具战略眼光,几次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投资下注,均获成功。而刘镛的立身之本,靠的是一份始终如一的勤善和忠信。从这一点就会发现:

能够成为“商界大佬”的人必定有其部落凡俗的秉性,或敢为人先,或处世至极,或贾而好儒,或精于创新……这些都是“定海神针”,只有失志不渝者方可将生存技能上升到信念的高度,如同大厦之基石,基础牢固方可呈参天之势。如上种种在刘镛身上皆有印证:

刘镛20岁左右便结束了打工生涯,和三个朋友合伙开创了自己的生意。

此时五口通商,中国的瓷器、茶叶等物品让西方人大开眼界,而同一时期成为上海外贸口岸抢手货的,还有南浔的特产:辑里湖丝。

事实上,湖州出土的文物告诉人们,湖丝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并非区区百年特产;南浔丝市明代就已兴起,至晚清的500年时间中,一直都很发达,并供货于苏杭地界,妥妥的一个“批发基地”。但这一切繁华的背后,却又是一番近乎残酷的现实:

蚕农是最辛苦的一群人,为糊口终日披星戴月。他们产出优质的蚕丝,但却委身于赚钱最少的金字塔最底层——湖丝产业链上赚钱最多的是一群中间人:丝商。

所以年轻时的刘镛就已备下了悲天悯人的情怀:蚕农如此辛苦,竟然才赚这么一点点钱,我虽身无长力,唯有严于律己,不欺行,不负人。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一份身体力行的诚信,为刘镛争得了最初的好口碑,也带给他不少的机会。

史料记载,鸦片战争之后,南浔人的丝行开到了湖州各地,并将触角伸到上海。再后来,上海近百家私行中有七八成都是南浔人的产业,其中就包括刘镛他们的生意。

三个投资者各管一摊儿,刘镛所掌管的是最重要的一环:账务。这一方面是基于合伙人对其人品质信任,另一方面,刘镛善于经营。他从不打无准备的仗,脑子还特别好使,所有的账目凡经他手几无差池,也从不动私心。

常言道无奸不商,所以一个从商之人若能够保得住最初的真诚,便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若每一步都走得真诚,那么在成功的路上他注定所向披靡。

到了民国初年,刘镛及其后辈的资产已达到两千万两(约人民币几十个亿这样子)之多,他为人慷慨,热衷慈善事业及各类帮扶性质的社会活动,屡受政府嘉奖。不仅如此,刘墉的儿孙也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