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83章 送赵襄入学(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在来并州之前,孙权,就已经做好了准备,然而,事实就是,哪怕孙权准备万全,整个人依旧十分惊讶。

他本人也是一个天才,尤其是对于人心上的把握,但现在的问题是,孙权突然有点儿没信心了,面前的这一对兄妹,年龄上都比自己小,可是,为什么,自己竟然有一种面对同龄人时的感觉了?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孙权自己也知道,在这里或许自己能够真的学到东西吧。

……

“娘亲,能不能不上学呀?我不想上学!”此时,赵襄看着正在帮自己整理书本和书包的赵云,一双大眼睛看着童婉,双目之中的哀求之意是十分明显。

“小襄儿,你看看你的几个姐姐,她们都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你现在的年纪确实不如她们,不过,你要是不努力的话,也会被他们甩的越来越远的!难不成我的小襄儿,以后要当一个小笨蛋?”此时,童婉看了看赵襄开口说道。

“娘亲,你是不知道那个田丰有多严啊,而且,这个人还是个老教条,他哪里比的上娘亲你呀。”说起来,原先赵襄确实对学习还是有兴趣的,因此有一段时间,是偷偷摸摸跟着赵毅,去过一次国子监。

而之后就是田丰上课,看着那一张如同板砖一样的脸,又想到这个人连自己父亲都敢怼,这也让没见过世面的赵襄,多多少少都有点儿怕他。

而在那之后,赵襄绝口不提读书的事儿。而是一直缠着自己姐姐赵凝,跟着她学习武艺,因此,现在的赵襄,也是有一些三角猫功夫的。

或许是因为年纪太小,所以,赵襄对什么事情都兴致寥寥。这不但继承了自己母亲的容貌,就连那慵懒的性格都继承过去了。

只是可惜,她不和童婉一样,有着强大的先天优势,因此这慵懒的性格,要是不及时改正,会耽误了赵襄的一生。

对于自己的孩子的未来,做父母的都是十分关心的,要是搁在以前,赵襄完全不需要自己再去学习,毕竟依靠赵云的权势,不愁找不到一个好婆家。

但问题是,这做父母的只能庇护一时,终归是有一个百年的,也正因为如此,几个孩子的教育可谓是重中之重。毕竟谁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自己死去之后,会受到欺负。

尤其是赵襄这种不学无术的,也极有可能被人利用。所以,别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也只是糊弄一下老百姓。向士族皇室,对于子女的教育,那可都是要花大心思的。

也正因为想通这一点儿,童婉和赵云,就必须送赵襄去上学了。虽然,教学效果可能没有童婉好,但问题是,童婉知道的,大多数也在后世,虽然对当前的时代有很大的好处,但用来教育赵襄?你不怕赵襄知识断层啊。

虽然都说学会物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但问题就是,这些知识,童婉就算教,赵襄也未必能学进去。

毕竟,古人学的知识,和后世人学的那种断了层的知识,可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对于古人学的东西,童婉知识浅薄,就学了一个君子六艺。她总不能,只教赵襄这些吧!

而在国子监,也是继承了大汉那种学习氛围。

《东都赋》有云: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如果你仔细看过史书,你就会发现一件非常奇妙的事儿,那就是在这两汉(西汉,东汉),私学盛行。这也是大汉为什么能够,活的这么持久的原因,大概率就是真把老百姓当人了。

也是为何郭嘉,戏志才他们这种寒门子弟,能够被曹操重视的原因。

毕竟在汉朝,可不搞什么学术垄断,基本都是私学盛行的。

古时候虽然有不少朝代都兴起了教育之风,但平民教育还是比较少见的,汉朝时期的平民教育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当时出现了儒家学说,再加上选官制度跟从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及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这也使平民教育出现了更多的生机。

汉朝学子为了多读书,大多数会选择半工半读的方法,从事农业或者商业,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继续维持读书的基本资金。

这也是为何,像关羽那样真正的寒门,手里能够拿到一本儿《春秋》,很多平民老百姓出身的人,能够在三国这个乱世,打出一片名堂。

汉朝时期平民的学习内容,不仅可以让他们通过学习入仕为官,在读书的过程中更修炼了不少生存技能。

再加上汉朝集市上出现了很多书籍店铺,促使平民学子有了读书的动力,平民化教育给汉朝带来了许多好处,为朝廷输送了有志之士,同时也提高了整个朝代的文化水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